試點→新增長極 跨境電商發展一路“繁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優化海外倉布局,支持加工貿易提檔升級,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
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跨境電子商務”一詞,到2024年,跨境電商第十一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跨境電子商務經過多年布局發展,從試點到持續擴容,目前在全國已形成了16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的總體格局。
00:54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席專家 李鳴濤:大量的市場主體涌入跨境電商領域,既包括了一些跨境電子商務的平臺企業,同時我們看到有大量的中小微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把自己的產品賣向全球,也還有大量的傳統進出口企業,開始用跨境電商開拓自己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
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6%,比全國進出口增長速度高出15.4個百分點;跨境電商主體不斷增長,全國有外貿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64.5萬家,其中跨境電商主體超過10萬家;跨境電商占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比重從2015年的1%,增長到如今的5.7%。
全托管模式
跨境電商平臺海外快速發展
跨境電商規模擴大的同時,一批新一代跨境電商平臺在海外市場快速發展,成為不容忽視的中國力量。如今,這些跨境電商平臺在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了全球消費者購物的新選擇。
01:25
據澳大利亞市場研究公司羅伊·摩根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每月有超過200萬澳大利亞人在希音和多多跨境線上平臺購物。
專家表示,跨境電商平臺的崛起與商業模式創新、新服務業態“全托管模式”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在全托管模式下,平臺為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務,降低了企業出海門檻,拓寬了訂單渠道,不僅給出海企業提供了全新的商業基礎設施,而且更加自主可控。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首席專家 李鳴濤:跨境電商一方面為我們傳統外貿企業提供了第二市場,它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更加直接的通道,持續地把更精準的需求反饋到上游的供給側,我們的生產廠、品牌商,從而讓我們的國外的“需”和國內的“供”之間匹配效率更高,匹配更加精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驅動我們整個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
“小單快反” 打造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
新一代跨境電商平臺如何管理數目龐大的供應商,以“柔性、按需”制勝?供應商又是如何通過“小單快反”模式持續提升生產效率來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近日,總臺記者走訪總部位于廣州番禺的跨境電商企業希音以及它的供應商。
02:01
當記者驅車來到距離廣州希音總部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這家面料供應商,工廠里的一個數字看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在這個看板上,跨境電商希音根據消費者的實際在線購買情況作出趨勢預測,通過訂單系統下單給這家面料供應商進行數碼印花。面料供應商接到訂單,確認排產,按需生產后提供給制衣廠進行成衣加工,全程無庫存壓力。
總臺央視記者 張歆:這個系統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順德某數碼印花廠總經理 楊茁毅:我們以前20個跟單人員都做不完的事情,現在有系統后只需兩個人。
通過這個實時變化的訂單管理系統,新下單的數碼印花有多少款,每款的生產進程如何,不管是100—200件的小單,還是數量更大的訂單,屏幕一目了然。
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近些年,以希音為代表的出海品牌企業致力于打造敏捷供應鏈,作為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他們也在向生產要效率,讓“小單快反”更快一些。
順德某數碼印花廠總經理 楊茁毅:跨境電商主要是“快”。我們現在做到了16個小時就把產品做出來。不管今天是要1萬米還是10萬米,差不多是16個小時就能做出來,實際上從生產、打印、轉印,包括發貨,發貨我們8個小時,24個小時我們要送達給客戶,我們目前來說可以做到95%的送達率。
下一篇:稅惠賦能跨境電商企業破圈出海